UserName:
PassWord:
Cookies:
 
 
 
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会议小组发言及讨论简述
作者:赵礼   来源:www.amacn.org   点击:1905   时间:2009-10-30   编辑:admin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会议小组发言及讨论简述

时间:2009年10月27日16:00~18:00

地点:上海音乐学院新教学楼北418教室(分会场四)

撰稿人:赵礼

摄影:李铮、曲锐

主持人:蔡乔中

2009年10月27日下午4点,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第二日小组发言及讨论在上海音乐学院新教学楼四个分会场同时进行,第四分会场(北418教室)由蔡乔中主持,五位主讲人中,张友刚、郑艳、张忠平和陈俪月将分别对斯特拉文斯基、韦伯恩、罗忠镕、达拉皮科拉位作曲家的经典作品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作曲技法特色阐述各自的研究心得;邓志勇则从音响的独特视角对琵琶这种民族乐器进行分析。

会议内容:

张友刚《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节奏思维特色研究》,作者认为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独特的节奏思维特色,是在音乐表现上非常重要的具有特殊价值的作曲技术手段,它主要表现在显性节拍横向节奏多种时值隐伏节拍的变化、显性节拍纵向隐伏节拍节奏织体丰富的对位等方面的创新,并就作品的横向节奏、纵向节奏和节奏织体等关键结构点展开重点论述。

(图为张友刚在演讲中)

郑艳《韦伯恩“五个乐章的弦乐四重奏”op.5第一乐章立体分析》,作者分别从主题动机及结构布局、速度结构、特殊和弦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立体地全面分析,探究了构成作品的各音乐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整体作品的结构力影响,并进一步追溯了韦伯恩的音乐设计思维。作者应用了Allen Forte音级集合、贾达群的结构对位等音乐分析方法理念,得出很多颇有新意的学术见解。

(图为郑艳在演讲中)

邓志勇《基于音阶的琵琶单音主观协和度分析》从琵琶单音、听觉的角度出发进行阐述,得出琵琶单音主观协和度的频率响应不规则,按十二平均律构成的协和度曲线与规则泛音乐音的不一致;按照中国传统音阶重新绘制其主观协和度曲线时,所有曲线均以G3和A3音的均值形成近似反对称的关系;在不改变音色及其主观听感的情况下,十二平均律不完全适用琵琶这件乐器等结论。

(图为邓志勇在演讲中)

张忠平《罗忠镕“钢琴曲三首”分析》,作者通过对作品全面的分析认为该作品以理性音乐为基础,蕴含了深奥的数理逻辑,从六音腔式、鱼合八数列节奏、中心对称结构,附加时值、菲波拉齐数列、作品无不包含“数”的概念;作曲家创作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数学运算,而是通过严谨的构造与逻辑,写出充满现代感与先锋派风格的音响;作品在十二音序列与五声性因素,现代节奏与民间传统打击乐的相互融和、相互贯通等等给予我们启示。

(图为张忠平在演讲中)

陈俪月《螺狮壳中做道场——达拉皮科拉“安娜莉贝拉的音乐札记”》,作者从组织结构、核心音调、线性声部及复合和弦等角度观察作曲家如何以不同手法组织微型结构的作品,认为作曲家虽然也采取序列技法创作,但或许是出于意大利人天赋的旋律感,使得他并没有机械地遵守序列技法的教条,而是灵活应用,创作出富于抒情色彩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精巧的结构组织又使它们成为兼具欣赏与研究双重价值的佳作。

(图为陈俪月在演讲中)

综上所述,通过五位主讲人的阐述以及各参会专家学者的讨论,大家对上述四位作曲家的作品及创作技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更启发了大家对这些创作理念、技法的进一步思考。会议现场始终充满热烈而愉悦的气氛,主讲者与参会代表积极互动,大家在此过程中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尽情享受思想交流所带来的乐趣。

 

 

 

 

赵    礼

2009/10/27完稿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内 容 搜 索
 
相 关 内 容
2012中国大学艺术学排行...
中国音乐学院国音论坛目...
《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分析...
《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
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
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
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
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
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
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
  网友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网管 | 用户登陆 | 法律公告 | 鲁ICP备05018106号
Copyright © 2003 - 2014 西皮流水网—音乐理论学习网 版权所有
西皮流水工作室 版权所有 内核:xpls|版权声明 技术支持:西皮创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