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乐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心理的转变
2.声乐表演中间奏的审美作用初探
3.学堂乐歌历史价值的重新定位
4.论莫扎特歌剧的民族特性
5.新型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建构略论
6.声乐作品演唱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7.论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性与个性
8.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唱法辨析
9.童声歌唱训练的微探
10.歌唱综合能力的培养
11.试论声乐学习的特殊性
12.分析德、奥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与特点
13.宋代音乐以悲为美探源
14.歌唱发声的“器乐性”与“人性”的探讨
15.声乐课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主体的心理初探
16.谈歌唱的发声技能与演唱者的艺术修养
17.浅谈歌唱的语言层面
18.声乐概念获得的几种心理模式研究
19.声乐教师的教学心理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的探讨
20.大学四年我对声乐学习的体会
21.探讨德、奥歌曲演唱中钢琴伴奏的作用
22.论音乐表现中的分寸美
23.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高师音乐课程教学的影响
24.探讨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对音乐教学的辅助作用
25.中小学音乐课现状调查报告
26.高等教育中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分析
27.音乐专业课中的技术含量与艺术含量比例研究
28.教学方法的传统优势评估
29.器乐演奏中的音乐表现与技术结合
30.器乐表演的情感表达
31.高师音乐教育路在何方
32.政治思想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和思考
33.对音乐考级(业余)的思考
34.流行音乐现状分析
35.歌曲创作中如何处理歌词与曲调的关系
36.试论我国手风琴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37.论古典音乐作品的演奏在自由低音手风琴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38.从俄罗斯手风琴音乐的多元化看世界手风琴音乐的走向
39.音乐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40.艺术教育与审美心理及其人才培养
41.“唯乐不可伪”论
42.从艺术教育中“寓教于乐”看我国中等教育应试科目全线出击的弊端
43.音乐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地位和作用
44.音乐课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45.中小学音乐课交给学生什么?
46.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如何适应该学科的特点?
47.启发式教育、创新精神如何在唱歌课中得到体现?
48.启发式教育、创新精神如何在欣赏课中得到体现?
49.启发式教育、创新精神如何在音乐知识、音乐基本训练中得到体现?
50.一堂优质音乐课有哪些特征?
51.如何建立符合音乐课学科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
52.引进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3.面对21世纪人才培养,音乐教师该做什么?
54.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做好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55.对我国地区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
56.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57.“钥匙”与“心灵门户”——谈音乐教学中的手段和目的
58.音乐与美育关系浅论
59.应努力寻求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美的切入点
60.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迪
61.如何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音乐中的美
62.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程设置的一些弊端与部分解决办法的思考
63.我该给孩子们欣赏些什么,怎样欣赏?
64.真是对牛弹琴吗?——一个音乐教师的反省
65.外国先进音乐教育法中的标与本——谈谈国外先进教学法的运用
66.谈谈课外艺术活动与美育氛围在中学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67.美育需要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对中小学美育现状的呼吁
68.汉民族音乐通宫系统的调式交替与两洋关系大小调交替之区别与联系
69.浅析巴赫复调音乐中的主调因素
70.调式民族性和世界性
71.终止式的发展与演变在和声史中的重要性
72.节奏听辨与旋律听写的影响
73.基本乐理教材中章节之间的逻辑性
74.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思想
75.音乐教改中的问题
76.对当前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后的感想
77.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后的感想
78.对“新课标”的学习和思考
79.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我见
80.浅析魏晋时期的古琴音乐
81.试析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82.黄自音乐美学思想初探
83.欧州19世纪民族乐派综论
84.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人文背景初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