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Name:
PassWord:
Cookies:
 
 
 
樊祖荫全面解读原生态唱法
作者:央视   来源:cctv   点击:2255   时间:2006-05-10   编辑:admin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原生态唱法第一次出现在青年歌手大赛中,许多观众也是第一通过电视感受到这种演唱形式的魅力,欣赏和震撼之余也有许多不解,包括许多选手和参赛队伍对原生态的衡量标准也不是很清楚,因此对自己的比赛结果感到疑惑。带着这些问题,本站记者专访了本届大赛的原生态唱法的评委、中国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的专家樊祖荫。

  樊祖荫评委首先肯定了原生态唱法的出现,最近几届的青歌大赛里出现了一些原生态的歌手,以前放在民族组比赛,尽管我主张民族唱法应该以原生态唱法为基础,但是现实中民族唱法与原生态还是有差距的,放在一起比赛产生了一些矛盾。从这个角度这届比赛把原生态单列出来,并加入主流歌唱行列当中,也是希望全国的音乐界和各界都能认识到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基,这对我们了解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民族音乐是大有好处的,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樊祖荫评委介绍原生态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各个组共同的音乐素质要求。主要是音律、音准、节奏、音色、韵律感、音乐表现力,这些都是一致的。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歌是存在一定差别的,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评判时承认不同的音准,按那个民族的风格习惯而不是按照我们通常的标准来衡量,充分尊重民族音乐的习惯。二是按原生态的风格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标准:

  1、用原生态的唱法,用不受专业院校训练限制的民族原始的声音展示各民族自己的风采。

  2、用民族语言或者地方方言来演唱。

  3、传统的表演形式。

  4、传统的伴奏形式。

  樊祖荫评委特别强调,表演形式和伴奏形式不能做大的改动,改动过大就会影响演唱的得分。原生态有的就有伴唱,如侗族的大歌,苗族、羌族等民族的歌曲中也有类似的伴唱,原生有的就有,没有的不能加进去,一般不主张随意添加、改编;伴奏在不影响原有原生态风格的情况下可以按民族传统加一些。

  整体说来,樊祖荫评委认为选手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评委的打分也比较集中,得分低主要表现在对于原生态的要求和音乐素质的欠缺上,他告诉大家后面的比赛应该会更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CCTV.com记者李恩泉)

  人物背景

  樊祖荫,男,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作曲系主任。19401月出生,浙江余姚人。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兼作曲系系主任、《中国音乐》杂志主编。系北京音协理事、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1956年至1965年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本科与中国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轮流执教。1983年之后。历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教务处处长、副院长、院长等职。在从事教学、行政工作的同时,坚持进行音乐研究与音乐创作。迄今为止,已发表有关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民间多声部音乐研夯、音乐教育研究及音乐评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三部,其中《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获得全国艺术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创作了包括声乐,器乐和影视音乐等各类体材的音乐作品200余首(部),其中不少作品流传广泛,并获得全国性奖励。1986年之后,曾应邀出访俄罗斯、格鲁吉亚、乌兹别克、韩国、日本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并多次到香港、台湾等地参加学术会议和进行学术讲座。1992年起,享受由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其业绩被中外许多名人录所载。

 

 

 

 

 

责编:李恩泉

 

本文来源网址:

http://www.cctv.com/tvguide/20060510/100870.shtml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内 容 搜 索
 
相 关 内 容
音乐漫谈:选择聆听属于...
学规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
乔建中教授《现代民族管...
周纯一教授《二十一世纪...
  网友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网管 | 用户登陆 | 法律公告 | 鲁ICP备05018106号
Copyright © 2003 - 2014 西皮流水网—音乐理论学习网 版权所有
西皮流水工作室 版权所有 内核:xpls|版权声明 技术支持:西皮创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