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Name:
PassWord:
Cookies:
 
 
 
中国民歌的新发展
作者:佚名   来源:转贴   点击:1968   时间:2005-12-02   编辑:admin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中国民歌的新发展

 

20世纪初,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各根据地产生了许多革命民歌。5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阶段。社会条件、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歌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出现了新的内容和新的精神风貌。在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新民歌中得到真实的反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乐观向上、艰苦创业、英勇豪迈的特点在新民歌中有了生动的体现。

 

新民歌音乐的创作大致有3种情况:

 

1.用现有的歌曲调填上新词,曲调基本不变,只在演唱处理以及速度、调高等方面作某些改动,这是最简易的一种。革命战争初期的新民歌和民间歌手的创作中,大都采用这种创作方法。如《五卅运动》一歌,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将《孟姜女》调填上工人斗争内容的新词而在群众中广为传唱的。

 

2.较完整地沿用现有民歌的曲调骨架,将其曲调作局部的变动,以适应新内容的表现需要。如抗日战争时期产生在陕北根据地的《绣金匾》即是在当地民歌《绣荷包》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

 

3.许多专业作曲家遵照某民族、某地区民歌的典型特点写出的具有浓郁民歌风格的歌曲,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广为传唱。如:冼星海的《二月里来》、刘炽的《新疆好》、欧阳谦叔等的《洪湖水,浪打浪》等。然而在习惯上,不将其列入中国民歌的范围。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内 容 搜 索
 
相 关 内 容
民歌认知与思考三题
我们为何聆听音乐新作?...
少數民族民歌
汉族各区域民歌特点
民歌体裁
民歌与其他民间音乐的关...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
民歌的社会功用
中国民歌的分类
中国民歌的风格色彩区
  网友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网管 | 用户登陆 | 法律公告 | 鲁ICP备05018106号
Copyright © 2003 - 2014 西皮流水网—音乐理论学习网 版权所有
西皮流水工作室 版权所有 内核:xpls|版权声明 技术支持:西皮创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