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04期 目录
启事 记忆、观念与表述:少数民族音乐历史书写三论 杨晓; “东蒙民歌采集活动”研究 徐天祥; 融汇与拓展:中国音乐史学高端论坛 京剧旦角唱段中“悲怨”的审美风格探析 段蕾; 为“官拍”进一解 于韵菲; 周代三大祭祀中的乐调研究 尹蕾; 法国汉学家库朗与20世纪初域外中国音乐研究(上) 宫宏宇;吴思笃; 《民族音乐学导论》海伦·迈耶尔;秦展闻;汤亚汀; 从“外位性”理论、“全球化视野”看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 叶松荣; 工作记忆训练提升个体音乐听觉记忆水平 任毅;黄汉华;叶嫣妍;魏敏;莫雷; 论音乐口述史的概念、性质与方法 单建鑫; 民族声乐对传统戏曲的继承与融合 黄慧慧; 现象学理论对音乐表演实践的认知与意义 李翔宇; 融汇古今 择要述之——评田耀农新著《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述要》 杜亚雄; 中国当代音乐学家 第十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音乐美学学会成立三十周年 上海音乐学院华人作曲家手稿保护与研究中心成立 “音乐北京学”学术研讨会 人民音乐出版社期刊中心
2015 年03期 目录
沉渊之珠 开山之作——顾梅羹《中国音乐史》的发现经过及内容介绍 丁纪园; 《巴托克弦乐重奏曲复调研究》 刘青; 《后调性理论导论》 约瑟夫·内森·施特劳斯;齐研; 论宋代安陆出土“曾侯钟”之乐律标铭 王子初; 中央音乐学院“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交响乐精品工程” 中国古琴在琉球的传播——琴师、琴曲考 刘富琳; 《民族音乐学导论》 海伦·迈耶尔;秦展闻;汤亚汀; 抗战歌咏:青年会的民众救亡动员 关心; 关于《音乐研究》公共微信平台的说明 杨仲子音乐教育思想的再认识 汤斯惟;张小梅; 我国当代群众歌曲创作分析 蔡梦; 描述与阐释:女性主义音乐研究的两种途径——《社会性别与音乐经典》及《阴性终止》之比较 柯扬; 声明 本刊编辑部; 问思“聆听”——论音乐审美教育中聆听的本质属性 陈孝余; 第三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 德彪西:印象的抽象表述观念及其新变奏方式和意识流结构 贾达群; 理念·视角·方法:中国音乐文化史学术研讨会 “插入观念”在德国音乐理论中的学理探源 李冬; 空间批评视野中的美声教育反思 陈乃平; 第四届全国音乐传播论文征集活动 论汉剧传统声腔与现代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基于文化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探讨 赵雨薇;周希正; “音乐北京学”学术研讨会 精于论证的阶段性成果——《传统宫调与乐学规律研究》读后 梁袁媛; 中央音乐学院“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室内乐推广计划” 中国当代音乐学家
2015 年02期 目录
闽台保生大帝进香仪式及音声 许国红; 《乐纬》误辑佚文辨正 余作胜; 乐籍制度解体对堂名形成之影响 乔俏; 萧友梅《和声学》研究 刘冬云; 知青歌曲变体现象及其成因 张娟; 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研究 樊祖荫; 单音程与其复音程的协和度差异及纯五度复合和声排列 魏扬; 论织体变奏 郑刚; 1949—1979年间的花儿与花儿研究 张君仁; 先秦礼乐中的乐教研究综述 李姝; 2015年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与传播基地学术年会 人民音乐出版社期刊中心 启事 声明 本刊编辑部; 咬定管子不放松——钟思第与冀中乡村考察 张振涛; 中国当代音乐学家
2015 年01期 目录
两岸音乐学术的现时发展与未来协作高端论坛 西方音乐学:“阿德勒体系”及其三个历史阶段——特征与文化阐释 李方元; 声明 本刊编辑部; 再议音乐学人才培养 张伯瑜; 以学科建设统领人才培养 韩锺恩; 漫话音乐学的“两类”与“三分” 郑祖襄; 音乐文化研究的音乐学人才培养之我见 项阳; 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宋瑾; 抓内涵,谋发展:音乐学专业的办学理念与实践——以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为例 甘绍成; “过”与“不过”——由若干音乐学研究生答辩事例所引发的纠结与思考 和云峰; 试论中国古代乐律学史的分期 陈其射; 礼乐关系的乐图腾逻辑本源——“礼”自“乐”出考论之五 王晓俊; 20世纪80年代的二胡协奏曲创作 侯太勇; 学科盛会 史海探索——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三届年会相关综述 喻辉; 研讨现时状况 推进纵深协作——“两岸音乐学术的现时发展与未来协作高端论坛”述要黄宗权;骆静禾 第八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徐小平奖”获奖名单 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八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颁奖大会 庆贺李纯一先生九五华诞学术研讨会 杨子; 人民音乐出版社期刊中心 捕捉“永恒的美”: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生命力 叶松荣; 莫高窟隋唐壁画“葫芦琴”图像再考 刘文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