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Name:
PassWord:
Cookies:
 
 
 
《音乐名作》复习题
作者:樊志   来源:网友上传   点击:2084   时间:2007-12-12   编辑:叶落蝶澈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一、 听辨题(听作品,写出作品名、作曲家、国籍;共15分)
二、 复习要点:
(一)巴罗克时期:
1、  巴罗克时期的协奏曲主要形式:
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维瓦尔第代表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2、 巴赫的创作:
巴赫创作的三个时期:
1708——1717年,宫廷管风琴师,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作品,如著名的《d小调管风琴托卡塔与赋格曲》。
1717——1723年,宫廷乐长,完成了著名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等大量的器乐作品。
1723年以后,莱比锡教堂唱诗班工作,创作了大量的圣咏音乐:经文歌、清唱剧及最著名的《b小调弥撒曲》。
重要作品:
声乐:受难乐:《马太受难乐》、《约翰受难乐》;康塔塔:《宗教改革康塔塔》、《咖啡康塔塔》
键盘:古钢琴、管风琴。
3、 亨德尔的创作
清唱剧:《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犹大.马加比》《约书亚》《所罗门》《耶夫塔》《参孙》《塞墨勒》《赫克勒斯》等。
管弦音乐:《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等。
正歌剧
    严肃的歌剧。诞生于17世纪意大利。题材取自于神话、宗教故事、历史传说,通常为3幕,音乐形式固定为宣叙调-咏叹调交替结构,宣叙调用以叙述情节,咏叹调抒发情感,意大利语演唱。
康塔塔
巴洛克时期一种重要的声乐体裁,通常由一系列不同的演唱形式组成。既可采用宗教题材,又可采用世俗题材;既可以是抒情性的,也可以是戏剧性的;既有小型的室内卡塔塔,又有大型的带和长于管弦乐队的大型康塔塔。
托卡塔
     巴罗克时期管风琴的主要体裁之一,原意来自于意大利与“触键”,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接近即兴创作的体裁。一般分为若干段落,快慢交替,以慢速的狂热曲式段落开始,与后面的赋格式的部分形成对比,这种托卡塔也被称为是“带赋格的前奏曲”,赋格式的段落后来独立形成新的题材——“赋格曲”。
清唱剧
巴罗克时期形成于意大利的重要声乐体裁,起源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神剧”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性的歌唱祈祷。清唱剧的题材多取自于宗教和史诗,用拉丁文或意大利文演唱;演出时是没有服饰、布景和舞台表演;在演唱方式上,清唱剧歌剧相似,有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等,并有乐队伴奏;与歌剧不同的是突出合唱的作用。
(二)古典时期
1、海顿的音乐:
(1)主要贡献:奥地利作曲家,他在音乐上的贡献主要在于:1、促进了十八世纪后期一种新型器乐语言的完善;2、弦乐四重奏在海顿的艺术中占据了中心的地位;(83首)3、交响乐贯穿了海顿创作的整个生涯;4、14首弥撒曲构成了海顿在教堂音乐创作方面的主体。
(2)主要创作领域: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声乐
相关知识:交响曲;室内乐;海顿对交响曲的完善;海顿的弦乐四重奏的主要代表作品;两部清唱剧;
2、莫扎特的音乐:
(1)歌剧:
意大利正歌剧:《狄托的仁慈》、《伊多美妞》;
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
德国歌唱剧:《魔笛》、《后宫诱逃》
  (2)莫扎特对古典协奏曲结构原则的确立:
        在协奏曲的形式上,莫扎特的探索有着重要意义。他的27钢琴协奏曲,不仅继承了J.C.巴赫的钢琴艺术,并且是协奏曲达到交响性的高度,对近代钢琴协奏曲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它确立的古典协奏曲的结构原则是:1、三乐章的对比结构:Ⅰ、奏鸣曲快板;Ⅱ、咏叹调式的抒情慢板;Ⅲ、舞蹈性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快板;2、双呈示部结构:第一呈示部由乐队在主调上奏出;第二呈示部有独奏乐器和乐队转属调或关系大小调奏出。篇幅较长,华丽而富有技术性,增加新的主题,副部主题常有两或三个;3、华彩乐段:在第一乐章再现部和尾声之间,乐队以主四六和弦引进由独奏乐器即兴演奏的华彩乐段,以加强独奏乐器的地位和个性。
4、 贝多芬:
歌剧——《菲岱里奥》
钢琴奏鸣曲——贝多芬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带有一种自传性质。《“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序曲和协奏曲——《科里奥兰》、《埃格蒙特》,《普罗米修斯》、《莱奥诺拉》、5部钢琴协奏曲、《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三)后期浪漫的歌剧创作:
1、真实主义歌剧
19世纪末兴起于意大利,即把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奉为文学创作题材选择的原则。在歌剧创作中,以真实主义文学为鉴,以一些列栩栩如生的下层人物为歌剧主人公,以他们的生活情感为歌剧的内容,并广泛吸收民间歌舞音乐,旋律富有变现力。代表作品有:马斯卡尼《乡村骑士》、列昂卡瓦洛《丑角》以及普契尼的歌剧作品。
   2、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代表作品 :《艺术家生涯》(或《波希米亚人》);《蝴蝶夫人 》、《图兰朵》
  3、瓦格纳关于“乐剧”的理论和代表作品:
    瓦格纳关于“乐剧”的理论是指导其歌剧创作的主要依据,具体表现为:1、在题材方面,选择神化,并认为是诗、音乐配合完美的唯一形式;2、在结构上,歌剧的发展应该是连续不断的,取消了场景、唱段之间的界限;3、在音乐风格上,调性的频繁转换,“无终止旋律”和半音化和声风格成为音乐中的核心;4、在表现手法上,瓦格纳主张采用“主导动机”来表现各种各样的人物或象征某种食物、思想状态等。代表作品如:《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指环》之《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等。
(四)世纪之交的音乐
1、 马勒
(1)艺术歌曲代表作品:声乐套曲《流浪少年之歌》、《儿童的奇异号角》、《亡儿之歌》。
(2)交响曲:九部交响曲、交响合唱《大地之歌》
(3)特征:过多的运用以过激的变化音体系为基础的语言,带有含蓄的标题性特点,结构被拉长,手法宏大(“千人交响曲”)。继承瓦格纳以及勃拉姆斯的音乐特征,具有双重属性。
2、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创作
《唐璜》、《死与净化》、《麦克白》、《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梯尔.欧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唐吉珂德》、《英雄生涯》等。
3、 印象主义音乐:
    产生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法国,作为一种音乐风格,其产生于发展与印象主义绘画保持密切的联系,影响主义绘画中追求色彩的清淡朦胧,表达瞬间即逝的感觉都深刻的影响印象主义。德彪西时期创建者,在印象主义音乐中,旋律不再具有传统的主导地位,趋向简短、片断的旋律;突破传统和声和大小调式的束缚;节奏多变;结构趋于松散,没有明确的段落划分等等特征。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
(1) 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2) 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三联画《夜曲》”、“三首交响素描《海》
拉威尔:管弦乐《波莱罗舞曲》、管弦乐组曲《鹅妈妈》
4、 20世纪民族主义音乐与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有哪些不同?
民族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中叶,东欧及北欧出现了一批作曲家,立志发展本民族音乐,创作中采用民族的题材和民族的形式,反映民族风情和民族精神。代表性作曲家有:东欧捷克的斯美塔纳、德沃夏克;北欧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以及俄罗斯的众多作曲家。20世纪民族主义的发展涉及到匈牙利(巴托克、科达伊等)、英国(沃安.威廉斯、霍尔斯特等)、美国(艾弗斯、格什温、科普兰等)等国家。他们与之前的创作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20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在内容的充实性和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方面有所削弱,作曲家对民间音乐本身的浓厚兴趣,对民间音乐特征的新发现,则表现得更为突出。2、在处理民间音乐素材的原则和方法上,20世纪作曲家强调汲取民间音乐固有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3、20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吸取了同时代其他现代音乐流派的创作经验与成果,是西方现代音乐的组成部分。
5、 斯特拉文斯基早期的三部芭蕾舞音乐:《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
特点:多调性、狂烈的节奏、大胆的和声、粗野的原始风格。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内 容 搜 索
 
相 关 内 容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网管 | 用户登陆 | 法律公告 | 鲁ICP备05018106号
Copyright © 2003 - 2014 西皮流水网—音乐理论学习网 版权所有
西皮流水工作室 版权所有 内核:xpls|版权声明 技术支持:西皮创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