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的一些艺术歌曲学者喜欢把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称作“海顿-贝多芬体系”。之所以这样称谓,是因为他们对艺术歌曲的作曲手法上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民谣的风格还时常突出,莫扎特所擅用的主题,动机的大半变化和重复,贝多芬一直也把A-B-A这种简单的分节歌的形式运用在创作之中(舒伯特又何尝不是呢?)。加上钢琴表现出的从属地位,这都使贝多芬的歌曲不折不扣地反映了一种单纯清新。其实对于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之评论,我们一直比较喜欢用舒曼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现在还一直被美国加州大学的出版部作为不断翻印的对象。
贝多芬的 An die ferne Geliebte 是艺术歌曲史上很有意义的一部声乐套曲。不管是海顿还是莫扎特都没有将lieder发展成“套曲”的形式,而贝多芬首先这么做,并且做得非常之好。先不提贝多芬究竟所作艺术歌曲怎样,就单单这一点,已经完全可以把他放在艺术歌曲史上的首页。词选于阿罗依斯·耶德莱斯的六首诗歌,大部分歌曲是托物言志的,无处不在的对特莱泽小姐的思念。。。这和交响乐中的贝多芬很不一样,它给人显示出贝多芬温存踌躇的一面。
“它们能被演唱吗?”这是贝多芬写完声乐作品时都要考虑一下的问题。确实,贝多芬所作艺术歌曲都是让演唱者“瞠目结舌”的。我也极不愿意谈起他的歌曲的录音,当今舒伯特,舒曼,博拉姆斯。。。的优秀诠释者比比皆是,而鲜见贝多芬的优秀演绎。
一贯被我重视的Hyperion公司出过一张德国男中音Stephan Genz演唱的贝多芬艺术歌曲(CDA 67055),演唱是标准的德国风格,绝对优秀的咬字和喷口。(Stephan Genz还是菲舍尔·迪斯考和施瓦兹科普夫的学生); 冯德里希的Philips Legendary Classics 420852《致远方的爱人》之经典录音 ;对于海顿-贝多芬这种风格的歌曲,我不得不提到与其及其适合的Hermann Prey,被合并了的飞利浦之eloquence系列再版了廉价的《lieder by Beethoven》,普莱的温暖音色,憨厚纯朴的气质,演绎这种德国民谣式的风格,真是妙哉(468 165-2)!好的版本真是太多,还有绝版了的souzay在飞利浦公司的贝多芬艺术歌曲(2CD),Peter Schreier DECCA 444817-2 , Thomas Hampson EMI录音 55147
还想提到一个让人作呕的版本,Olaf Bar再EMI的CDC 54879 。 毫无表情的演唱,人云亦云,而且假装的不够高超,这犹如EFLATMAJOR 朋友提到的那张飞利浦公司力捧的“所谓男中音”Wolfgang Holzmair一样,都是惺惺作态,商业气浓得让人觉得并不可爱。

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
【副题名】 解读贝多芬心灵深处的爱情表白
【作者】 王月娥; 【导师】 黄明水;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音乐学 【学位年度】 2006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山东师范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6-08-08 【关键词】 贝多芬; 艺术歌曲; 声乐套曲; 《致远方的爱人》; 音乐特点; 艺术实践; 【英文关键词】 Beethoven; Lied; Song Cycle; to the distant lover; musical features; artistic practice; 【中文摘要】 《致远方的爱人》(An die ferne Geliebte,Op.98)是贝多芬创作的唯一一部声乐套曲,也是欧洲音乐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声乐套曲。这部套曲是根据贝多芬的医科学生阿洛伊斯·耶泰莱斯(Alois Jeitteles)的六首爱情抒情诗谱写而成。套曲以爱情为主题,音乐中饱含着温柔的幻想和冲动的激情,纯粹的抒情性风格代替了以往占统治地位的英雄性风格,亲切优美、沉醉忘情的旋律构筑了贝多芬爱情的神圣殿堂。《致远方的爱人》的六首歌曲由巧妙的过渡连缀在一起,演唱时歌曲之间没有停顿,需一气呵成。这部套曲不仅是贝多芬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更是音乐家对声乐艺术严谨而大胆的尝试,是贝多芬晚期声乐创作中非常值得重视的作品。 通过对套曲的实际演唱和相关资料的仔细研究,不禁深深的被作品散发出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也为这样一部优秀作品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和广泛承认而感到遗憾。因此,对这部少人问津的声乐套曲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研究,揭开它神秘而美丽的面纱,使它得到更多的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欣赏、演唱和珍惜。同时,也希望通过对套曲的创作背景、体裁、题材、文学本体、音乐本体的阐述和... 【英文摘要】 As the only Song Cycle created by Beethoven, An die ferne Geliebte, OP.98 is also the first real Song Cycle in the musical history of Europe. This Song Cycle is based upon Beethoven's student, a medical major, Alois Jeitteles's six love lyrics. It took love as subject, cherishing gentle illusions and exciting passions; its pure lyrical style replaced the formerly dominant heroic style; its graceful and intoxicating melody built Beethoven's sacred love palace. These six lyrics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one ... 【DOI】 cnki:CDMD:10445.2.2006.5236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9 前言 9-10 第一章 贝多芬晚期创作的社会背景和作品的风格特点 10-16 第一节 贝多芬创作阶段分析及中晚期的社会现实 10-13 第二节 贝多芬晚期作品的风格特点 13-16 第二章 德国艺术歌曲及贝多芬艺术歌曲、声乐套曲概述 16-24 第一节 德国艺术歌曲概述 16-19 第二节 贝多芬艺术歌曲概述 19-22 第三节 贝多芬声乐套曲概述 22-24 第三章 关于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 24-29 第一节 谁是贝多芬的“不朽的恋人”? 24-27 第二节 音乐情绪和总体布局 27-29 第四章 套曲的本体分析、美学价值及历史意义 29-56 第一节 歌词意境简析 29-36 第二节 音乐及演唱分析 36-54 第三节 美学价值及历史意义 54-56 结语 56-58 附录: 58-88 1、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谱例 58-78 2、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词对词译文 78-88 注释 88-89 参考文献 89-93 致谢 93-94
《致远方的爱人》
作者:巩成国 来源:音乐周报
声乐套曲,它的原意为“环圈舞”,即:Song-cycle。声乐套曲是利德盛期,确定下来的一种固定的歌曲套曲形式。声乐套曲中的各首歌曲通过其内容和音乐风格,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在一起。声乐套曲这种形式不仅是贝多芬的首创,而且他1916年根据诗人阿洛伊斯、耶特莱斯的6首诗创作的 《致远方的爱人》被公认为是德国第一部声乐套曲。 在这部声乐套曲中,贝多芬倾注了他对曾经的未婚妻———苔丽斯最初的思念以及最真挚、最深刻的爱情。 在《致远方的爱人》的六首歌曲中,除第2、6首采用三步曲式外,其余都是用分节歌写成。6首歌曲不间断地相互连接,音乐最后又回到第一首歌曲中,作为尾声。下面是《致远方的爱人》歌词的部分摘抄。 第1首: 我坐在山岗上,遥望蓝天下面的山庄,白云遮盖着的牧场,我俩相爱的地方。高山幽谷阻隔我俩,使我们俩无法共同来承担我们的安宁。啊,遥远的你看不到我寻找你的目光,也听不到我的叹息消失在遥远的地方。 第2首: 那深绿的山峦隐现在朦胧的暮蔼之中,夕阳西下乌云合拢,那是我的归宿之处!在寂静的山谷没有烦恼和痛苦。报春花在山岩上,静静沉思,微风轻轻吹动,那是我的归宿之处! 第3首: 那翱翔高空的飞鸟,潺潺流淌的溪流,倘若看见我的爱人,代我一千次问候。白云你若看见她在山谷里默想,请出现在她的眼前变幻成我的形象。小鸟你若见到她仍伫立深秋的林中,请告诉她我的痛苦,永远萦绕在心头! 第4首:这些高空漂浮的白云,这些飞翔的鸟群都会看见我亲爱的,请你们带我一起飞!习习西风在你的面额和胸膛上戏弄,它拨动你如丝的长发让我分享这快乐! 第5首: 五月又来临,遍地盛开鲜花,微风它是这样的温和宜人,小溪流水声潺潺动听。双燕又飞回到住过的房檐,他们勤劳的建造新巢为了安置它们爱情的新居,安置它们爱情的新居。 第6首: 请你收下,我亲爱的,收下我的真情歌唱,愿你晚上伴着琴声把它们再次歌唱!当那红霞出现西边,返照蓝蓝湖面上,它的最后一线光芒,在那群山后消亡。 这不仅仅是一组爱情诗,这是诗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赞美。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观察,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 19世纪,很多著名的作曲家都以贝多芬的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为“样本”,创作了很多流芳百世的声乐套曲。如:舒伯特创作的《天鹅之歌》《美丽的磨坊女》《冬日旅程》;舒曼创作的《桃金娘》《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勃拉姆斯、沃尔夫等等。
|